凉山州科协四届八次全委会工作报告
时间:2019.06.04    来源:凉山州科协

2018年主要工作


2018年,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科协的指导下,全州科协组织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州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四服务一加强”为工作定位,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结合科协自身实际,团结带领全州科协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完成了2018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充分发挥科协优势,科技助力脱贫攻坚


(一)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科协助力精准扶贫。


一是2018年荣获中国科协“2018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称号的好医生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布拖县开展农民培训和附子种植,共有6个乡、28个村种植中药材附子,种植面积达5000亩,带动农户4000户,累计收入2500多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二是2018年升级为省级站的宁南南丝路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发放教材等多种形式对宁南县养蚕农户进行技术服务。带动36个贫困村870户贫困户养蚕,贫困人口户均养蚕售茧收入16755元,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户脱贫发挥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作用。三是德昌蔬菜藏业有限公司科协在助力精准扶贫中发挥自身优势,在昭觉县阿并洛古乡、四开乡梭梭拉达村等地开展《大棚草莓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蔬菜大棚种植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当地农民4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余人。


(二) 农技协助力精准扶贫。一是州农技协148个会员单位全面投入脱贫攻坚,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各级农技协参与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共200多场次,受益贫困群众达2万多人。二是对应帮扶工作中,蜂业协会、生态鸡养殖协会、核桃协会、葡萄协会、石榴协会等在昭觉、美姑、金阳、雷波、布拖、普格等县搭建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平台的同时,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资金、种、苗等方面也提供大量支持和帮助。三是成功争取到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全国首批五个“科技小院”中的两个“科技小院”落地凉山州,分别是会理石榴科技小院、布拖布江蜀丰科技小院。


(三)学会(协会)助力精准扶贫。一是州林学会为金阳、美姑、昭觉、布拖深度贫困县进行了核桃、花椒丰产及嫁接技术培训,受益人数近200人。二是州蚕丝学会实施的蚕桑产业扶贫项目,为普格县6个乡镇有桑园及养蚕基础的25户贫困户,购置蚕桑专用器材及技术指导。


(四)老科协助力精准扶贫。州、县老科协发挥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优势,开展科技培训、引进项目等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州老科协自筹资金5000元,购买种母猪,发放给解放沟村贫困户,并进行科学喂养防病等培训;并在全国扶贫日,开展捐款活动,捐款8770元。二是由省老科协牵线搭桥,实施ESS“认助凉山乡村教育项目",为16个贫困学生,成功申报并发放了助学金4万余元。 三是甘洛县老科协,建立老专家科技服务营地,通过公司+农户+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专家团队在项目实施地大规模推广核桃套作柴胡种子模式。


(五)助推产业扶贫,促进帮扶贫困村增收致富。一是州科协协调落实近10万元资金,为昭觉县马母乃妥村贫困户购置生活必需品,为村小换购各类教学设施设备,建立村科普活动室;二是为所有农户发放总价值为7万元的“阉鸡”鸡苗,再次创新扶贫模式,为农户实现产业增收;三是实施“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为村小学生发放文明卫生奖、作业优秀奖、学习进步奖及学习优秀奖,奖品金额总计为4650元。四是在去年实施借羊还羊的基础上,购买150只绵羊,继续开展第三批借羊还羊项目,为贫困户产业增收。五是州科协全体干部职工全年开展三次“以购代捐”活动,购买荞面、鸡蛋等共计金额为10400元。六是州科协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走访贫困户,在了解帮扶户情况及尽力解决相关困难的同时,宣讲脱贫攻坚相关政策、进行科普宣传,做好移风易俗、健康文明新生活宣传。


(六)推进“银会合作”,引导金融支持农技协发展。凉山州科协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凉山州分行继续推进“银会合作”工作,到10月份累计发放708笔,累计发放金额4828.2万元,帮助农技协、种养殖户解决在发展生产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助推脱贫攻坚。


二、优化科普服务,创新科普宣传,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州政府与17个县市人民政府签订《纲要》责任书,州、县市牵头单位会同责任单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制度,各成员单位将《纲要》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任务,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相关责任单位按照实施方案,根据自身特点,针对重点人群认真实施了科普宣传、科技教育、科技培训等相关工作,并扎实开展了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2018年,州科协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对公民科学素养开展了线上线下调查,凉山州基本科学素质公民比例已达到5.4%,比2016年提高了2.73个百分点。


(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一是利用特殊日、节庆日,开展“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等各类科普活动。州、县(市)科协组织《纲要》相关责任单位、相关学会(协会)、科技工作者,开展以悬挂科普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用品、现场咨询、技术培训等形式的宣传活动,涉及农村实用技术、禁毒防艾、移风易俗、人口与健康、环境保护、防震减灾等科普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共开展3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60万人。二是全州各县(市)科协与宣传部、科技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共开展进乡村宣传80余场次,受益人数7万余人次。三是州、县开展“科普大篷车”进藏区、进彝区、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全年共开展70余次。四是利用全州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和科普微信平台开展禁毒防艾、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科普知识宣传。


(三)开发凉山特色科普资源,利用网络新媒体,创新科普宣传方式。一是与凉山日报社合作,开办“科普照亮脱贫之路”专栏;委托启智教育中心继续出版《凉山科学发展》刊物;与西昌学院学生科协合作,开发制作科普宣传片《台风的前世今生》;印制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普小画册;制作受群众欢迎的宣传围裙和手提袋等科普宣传品。二是与凉山电视台合作,完成彝语科普电视节目《科普苑》制作,共制作科普节目52期,每月4期在凉山广播电视台彝语频道播出,科普宣传效果显著,深受彝族群众喜爱。三是完成“科普中国”落地应用工作,我州建设科普中国e站11个,V视快递1个,科普APP4个,科普微信公众号76个。以"科普中国"品牌为引领,大力推进我州"互联网+科普"行动计划和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


(四)开展科普示范创建、微型科技馆创建工作。一是在全州范围内评出科普示范乡镇、社区、村、协会和基地(包括民族科普示范创建)共计26个,科普带头人6位,并进行了授牌并给予共计31万元创建奖补资金。二是评选命名第六批凉山州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10所,给示范校创建补助合计5万元;将德昌光伏创建成为凉山州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三是继续在我州边远地区创建了10个学校微型科技馆,完成宁南县两个“社区微型科技馆”建设。


(五)组织申报“科普专项资金”项目工作。组织全州17个县(市)开展2018年国家、省级 “科普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工作,获得资金600万元,对30个科普项目进行支持。并按照《四川省科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资金管理。


三、加强学会管理指导,学会工作稳固发展


(一)开展提升学会能力项目计划,继续打造重点学会。规范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制定印发项目指南书,明确工作内容、方式、流程、要求等,经审核、公示,党组同意,全年共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9个,其中重点学会建设及科普项目3个,学会学术交流项目3个,学会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2个,承接政府职能转移项目1个,共支持学会配套资金33万元;引导支持学会和科技人员关注民生、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2个,配套经费20万元。引导学会依法办会,把好年检审核关,督促学会按要求到民政局进行年检。指导州建筑学会、州电力行业协会开展换届工作。学会组织进一步发展,年内新增州心理咨询师协会、州美食协会2个协会。


(二)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认)定工作。今年全州17县(市)有13个县申请做此项工作,全州已完成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认)定初级223名、中级58名、高级9名。


(三)协助省级学会开展科普进彝家活动,举办“三农”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为我州美姑县、布拖县、昭觉县开展“三农”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共有6000余人次参加培训。


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一)州、县积极做好科技人才的评优举荐工作。一是向人才办推荐了全州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人才代表参加全州人才座谈会,向省科协推荐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候选人。二是州、县科协层层选拔推荐11个项目参加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金奖一项、铜奖一项、脱贫攻坚特别奖五项、优胜奖二项。三是州科协推荐荣获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的会理县董以军同志参加“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纪念中国科协成立六十周年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百名科学家百名基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董以军在“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四是州科协和宁南县委、县政府举办了宁南县首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经过初赛、复赛,从100余人选出蚕桑、畜牧、果蔬、烤烟、营销经营、能工巧匠等六大行业的19名乡土人才进入决赛,共评出金奖6项、银奖5项、铜奖6项。


(二)行使科技工作者之家职责,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州科协领导带队对农、林、牧、文教、卫生等全州一线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走访、慰问,并在《凉山日报》、凉山电视台专题宣传报道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


五、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一)我州作品在第33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佳绩。我州共推荐92项作品参加省赛,喜获一等奖11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7项,共74个奖项,获奖率达到80%。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来自会理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吕昌贵同学的创新成果项目《车载扭矩倍增器》同时荣获“科技创新新苗奖”。西昌、会理、喜德三县的科协、教育局及相关学校获得省级基层优秀组织奖。


(二)成功举办第34届凉山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赛历时半年,共17个县(市)130余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的8万多名师生参赛。州赛共征集各类作品992项,初评淘汰131项,进入终评获奖项目860项。终评展示会于12月在会东县隆重举办,来自全州17个县(市)代表队430余名师生参赛及观摩,会东县师生、各界人士共计8000余人观摩。共评出一等奖134项,二等奖299项,三等奖427项。


(三)参加高校科学营四川分营活动。组织西昌一中、昭觉中学两所学校共20名学生到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同学们零距离感受了大学生活,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究热情。凉山州科协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四)多渠道提升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能力。一是组织科技辅导员参加各类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外出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20余人。二是组织科技辅导员参加第26届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获全省二等奖4篇、三等奖11篇,获全国三等奖2篇。


过去一年,在全州科协系统共同努力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科协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还有待提升;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责履行还不充分,紧密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三是发挥科技工作者是科普主力军的作用还不明显。四是工作方式方法较为陈旧,创新力不强,“互联网+科普”、“互联网+科协组织”等模式的推进较为迟缓。五是科协基础组织构建薄弱,学会生存面临挑战。这些困难和问题,亟待大家创新思维、出谋划策,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思路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是凉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刺年,我们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省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州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切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自主创新,努力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为建设美丽幸福文明和谐新凉山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强化政治引领,将党建工作贯穿科协全局


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核心关键,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始听党话、跟党走,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科协组织党的建设,完善学会党组织工作体系,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党建促业务,大力推进科协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科技助力推进脱贫攻坚


着眼大局,顺势而为,聚焦脱贫攻坚,积极整合资源、集中人才优势,继续推进实施“科普照亮山村行动计划”。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领城,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宣传等活动。以“普及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倡导新生活”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定点帮扶、产业扶持、技术培训、科技普及等科技服务。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依托“科普进彝家”“科普进农民夜校”“科普苑”彝语电视专栏等,大力开展科技扶贫,通过送科学、送技术、送培训、送服务等举措,帮助贫困村民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和致富本领。建立金融支撑机制,继续搭建“银会合作”平台,继续举办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为农村人才创业成长搭建会展交流、资源互补、政策支持、融资对接平台,培育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加大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禁毒防艾、文明生活、自然灾害应对、“四好”创建等方面的科普宣传力度,助力大凉山精准脱贫。


三、大力推进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发挥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办公室牵头协调职能,完善共建机制,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和信息反馈制度,通过目标考核、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实施情况督查等方式和手段,推动《凉山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实施意见》各项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抓好科普示范创建、“科普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有计划推进县级中小型科技馆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普大篷车、电子科普屏媒、乡(村)科普活动室(站)、科普宣传栏等科普设施;规范认定一批科普示范单位;推动“科普中国”落地运用和“科普e站”建设;大力开发凉山特色科普资源,继续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三下乡、流动科技馆巡展等各类科普活动,积极拓展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科学传播渠道,针对不同人群提供“菜单式”科普服务,不断提升科普精准推送能力。


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面向企业创新发展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协同省科协建设好“天府科技云”,搭建科技工作者“所能”与企业科技创新“所需”平台,推进产学研精准对接;加强学会能力建设,稳妥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积极开展建言献策、科技评估、人才评价和资格认定等工作;大力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企业柔性引进人才搭建平台;以“凉山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抓手,继续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科协组织基础


争取党委、政府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积极推动乡镇科协“3+1”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科协组织网络;积极推动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引导企业开展科普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加强学会管理,对骨干学会进行重点培育,继续实施学会能力提升项目,提升学会服务社会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工作。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支持农技协开展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


六、密切联系科技工作者,逐步建立科技人员从事科普激励机制


我州拥有2万多名科技人员,他们中95%的主要从事科技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用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方面的工作。科协上下要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服好务,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充分发挥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职能。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励科技人员在科普工作中发挥所能,真正发挥科技工作者是科普主力军的作用,办好“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会员日”等活动。继续做好《凉山科学发展》期刊建设,搭建科技工作者科技扶贫、交流科技推广应用实践活动成果的平台。


各位委员、同志们,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凉山脱贫奔康重任,赋予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系统光荣的使命。让我们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进全州科协事业再上台阶,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建设美丽和谐幸福新凉山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